清末民初,保定府有个卖杂货的货郎叫王老实,人如其名,性子直来直去,做生意从不缺斤短两,就是脑子转得慢,常被人打趣 “老实得带点憨”。
这年秋天,王老实挑着货担去邻县赶集,想趁着秋收多赚些钱给老娘抓药。路过一处山坳时,见一对夫妻蹲在路边叹气,男人穿着体面绸缎,女人抹着眼泪,面前摆着个蒙着红布的木盒。
“这位大哥,瞧您愁眉苦脸的,遇上难处了?” 王老实停下担子问。男人连忙起身拱手:“小哥有所不知,我是南边来的商人,路上遭了劫匪,盘缠被抢光了。这盒子里是家传的玉如意,少说值二百两,如今急着赶路,五十两就卖,换点路费就行!”
王老实挠挠头,刚要凑近看,他挑着的驴突然 “嗷呜” 一声尥蹶子,货担里的瓷碗 “哐当” 摔了一地。更奇的是,驴蹄子正好踢在木盒红布上,红布滑落,哪是什么玉如意?竟是个涂着绿漆的石头疙瘩,边角还掉了块漆,露出里面的黄土色。
那夫妻二人脸色大变,男人骂道:“哪来的疯驴!” 说着就要去赶驴,王老实却忽然反应过来:“你们是骗子!” 正争执间,远处传来马蹄声,几个捕快路过,见这情景盘问起来。原来这对夫妻是惯犯,专在路边用假古董骗人,刚骗了个老农的养老钱,正被追着跑呢。
捕快带走骗子时,那男人还回头瞪王老实:“要不是你这蠢驴,老子早得手了!” 王老实摸摸驴脑袋,哭笑不得:“你这畜生,摔了我的碗,倒帮我躲过一劫。”
旁边围观的村民里,有个老汉忽然说:“这哪是驴帮忙,是你自己积的福!” 众人好奇,老汉便讲起前几日的事。
原来三天前,王老实路过村口老槐树下,见个瞎眼老太太蹲在那哭,说自己的鞋磨破了,没法去镇上看孙子。王老实二话不说,从货担里拿了双新布鞋给老太太,又掏出揣了半天才舍得吃的白面馒头,塞到老太太手里:“大娘,鞋您穿,馒头趁热吃,我送您去镇上!”
有人当时就笑他傻:“老实哥,这老太太说不定是碰瓷的,你白送东西还搭功夫。” 王老实却说:“万一她是真难呢?举手之劳,算啥。”
谁知那老太太不是别人,正是县太爷的远房婶娘,去乡下探亲迷了路。县太爷后来派人寻到老太太,听她说起这事,直夸王老实心善,还让人给王老实送了块 “行善积德” 的木匾,只是王老实赶去赶集,还没收到呢。
“你看,” 老汉捋着胡子笑,“你对老太太行善,驴就帮你挡了骗子,这不是福报是啥?” 王老实摸摸后脑勺,嘿嘿笑了:“我就觉得帮人心里舒坦,没想那么多。”
再说那对骗子夫妻,被抓后查出前前后后骗了十几户人家。县太爷本就恨这类坑蒙拐骗的勾当,又听说他们还骗了老农的养老钱,当即判了重刑,罚他们把骗来的钱全退回去,还得在县城门口敲锣示众三个月。
等王老实赶集回来,不仅收到了县太爷送的木匾,村里还把他的事编成了顺口溜:“王老实,心眼好,送鞋送馍不图报;骗子精,耍花招,驴儿一脚现原形。”
王老实依旧挑着货担走街串巷,只是那驴更神气了,见了陌生人就 “嗷嗷” 叫,像是在提醒主人别上当。有人问王老实:“你总被人说傻,后悔不?” 他总是笑着挥挥手:“傻人有傻福,心里踏实比啥都强!”
这世间的巧事,看似是运气,实则是人心。你播下的善念,或许不会立刻结果,但总有一天,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,悄悄护你周全。